找到相关内容1052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六)

    实事。如是若粗色若细色,若远若近,若好若丑,若过去若未来,悉是虚妄,皆如水中月,不可说相。但欲令人心生厌离,而得涅盘。受、想、行、识亦如是。   注释   ①若说心、心数法念念灭,破众缘和合一相故:...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3.html
  • 禅月大师贯休西入长安考论

    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复前烈之志,尊礼大臣,梦想贤豪。践祚之始,中外忻忻焉。”[26]在久乱之后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位关心世道、国运、民生,毕生云游四海的高僧,于此时...

    胡大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493390.html
  •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

    思想就是净化人心,扶助王化,祈福延寿,帝祚遐昌,维护李氏王朝的统治。因此,他重译了《仁王经》,编纂了《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仁王般若经念诵法》、《仁王般若陀罗尼释》各一卷,并让僧人...

    崔正森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493391.html
  • 熊十力对朱、王《大学》“格物致知”诠释的整合

    ,及佛家偏重宗教精神,皆力矫其弊。且下启近世注重科学知识之风。”[④]朱熹《大学集注》释“致知”言:“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但在朱熹看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赵卫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5693581.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并建立了种种纪念物;从佛弟子们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屡屡引用佛本生的实例。本生传说作为当时的教材和佛教文学,是最有趣、最生动、最易懂、最富含教育意义的一种“佛说”,普及于印度社会上上下下各阶层,深入人心。...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佛法是种活法

    的家人,就更不用说了是吧。如果你是不求回报,没有要求,只是去奉献,去付出,任何时候你能忍、能让,能为他人服务,那他们不可能不感动。人心是肉不是铁,谁都知道你是真心的还是虚假的。心里都有数啊!你觉得自己...

    达真堪布 开示

    |在家|生活|佛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22451693736.html
  • 定光古佛探索

      定光古佛探索   《圆光佛学学报》1999年第三期   作者:林国平   一、前言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为了能在异国土地上扎下根来并发展壮大,逐渐走向世俗化。佛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学理论由艰深繁琐演化为通俗简明,成佛的道路也由漫长的苦行修炼甚至要累代修行发展为剎那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二是僧侣从清净的寺院走向喧闹的尘世,由不食人间烟火发展为积极...

    林国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81793777.html
  • 明代“祥瑞”之兽“驺虞”考

    之尊”的宝座,乃为有明“盛世”的永乐、宣德,却也需要“制造”许多“祥瑞”来稳固人心,稳固统治。就是是极其普通的“甘露”,也被渲染成“圣德”感动“上天”结果。《金文靖集》卷二〈瑞应甘露诗〉:“圣皇御宇...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193799.html
  • 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

    洞达三乘之意,动必协于人心,静必从于佛意”。   六行即六度,指行法的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聪明。三乘即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或说教,一般以声闻、...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393804.html
  •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以华林寺为例

    重要的现象都同寺院与社会的互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当代,佛教的自身的发展及其教化世道人心的客观作用依然通过寺院与社会的互动而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在促成当代佛教寺院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诸多因素中,佛教寺院文化...

    李利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693817.html